- ·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数[05/09]
- ·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期[05/09]
- ·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版面费[05/09]
- ·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投[05/09]
粤籍名家鉴藏流传珍品名作汇聚岭南(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著名学者庄申在《从白纸到白银--清末广东书画创作与收藏史》中统计,“粤籍五位收藏家所藏的,历代画迹的总数是2072件”,虽然这个数字的准确性还有
著名学者庄申在《从白纸到白银--清末广东书画创作与收藏史》中统计,“粤籍五位收藏家所藏的,历代画迹的总数是2072件”,虽然这个数字的准确性还有待商榷,但由此可见彼时广东藏家收藏书画之富。他们的藏品中有众多历代真品名迹,而其中诸多精品佳构更是流传至今,或为各大收藏机构庋藏,或被私人藏家收藏。
就广东本地来说,首先,这些书画鉴藏家的藏品滋养了广东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代中晚期广东本土山水画风格的形成以及“岭南画派”的诞生。同时,广东画坛的画风也明显受到了这些鉴藏家收藏趣味和喜好的影响。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在跟随居廉学画时,为多读多临,折节拜自己的师兄、十三行行商伍氏后人伍德彝为师,由此得以观摩和学习伍家及伍氏亲友所藏诸多书画名迹,画艺大进。
自秦汉以来,广州一直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虽然清初一度受到海禁政策的影响,但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开放广州等四口通商,尤其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起,清廷实行广州“一口通商”政策,使得广州成为广东乃至整个中国商品贸易最为活跃的地区。潘振承、潘有度、卢文锦、伍秉鉴、叶上林等一批豪商巨富及其后人,或因为真心喜爱,或为攀交官宦,或为附庸风雅、互相攀比而收藏书画。由于拥有巨额财富并凭借在全国开展商业活动的机会,他们迅速建立起数量可观的书画收藏,潘正炜、伍元华、伍元蕙等都是这类具有十三行背景的收藏家。
1941年,著名文献学家、岭南第一位女博学家冼玉清发表了《广东之鉴藏家》一文,集中介绍了明末以来广东鉴藏家50余人,其中大多数以书画鉴藏为主。该文《引言》写道:“吾粤鉴藏之风,嘉道后始盛。大抵游宦京沪者,受彼都风雅之影响,始事蓄聚。吴氏筠清馆倡之于前,潘氏听帆楼、叶氏风满楼、孔氏岳雪楼继之于后。留传著录,彰彰在人。以后激流扬波,此风益炽。”
纵向来看,清代中晚期广东产生的书画鉴藏家远超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横向而言,与同时期全国其他地区书画鉴藏情况相较,这一时期广东地区出现的书画鉴藏家数量亦相对较多。可以说,除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鉴藏群体,以及以苏州等地为中心的江南鉴藏群体外,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可算是书画鉴藏家最为集中的一个区域了。而且,这些书画鉴藏家的身份也非常多元,既有像吴荣光那样的高级官员,也有以潘正炜等为代表的十三行行商、盐商,有的则是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文人学者,甚至还有些方外之士等。
众所周知,书画收藏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广东的经济总量连续30多年保持全国第一,这就为打造新时代“粤藏”创造了良好条件。无论是公立文博机构,还是民间收藏家,都需要大力征集收藏文物精品,打造新时代“粤藏”实力与品牌。
图/广东省博物馆(署名除外)
经济文化催生鉴藏
“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由粤博馆长肖海明倡议发起,任文岭担任策展人。展览立足于“粤藏”和“宋元书画”这两个切入点,深入挖掘和突出岭南本土文化特色,打破固有的时空界限,前所未有地突出“粤藏”,既是首次对广东历代书画鉴藏家及其收藏宋元书画、著录、刻帖等进行系统梳理与呈现,也是广东文博机构首次举办的宋元书画主题展览、岭南文博机构收藏的宋元书画首次集中展示,尤为难得。
为何清代中晚期广东会产生数量众多的书画鉴藏家?
来源:金羊网
在任文岭看来,“清代中晚期广东书画鉴藏家群体的崛起,还跟当时外贸政策、盐业政策的影响,文教的兴盛,帝王的引领与地方官员的带动等密切相关”。
【文脉现状】
其次,这些书画鉴藏家的藏品极大丰富了清代中晚期广东地区尤其是广州的文化艺术生活。广东地区的书画鉴藏家及他们的朋友之间,或常常雅集品鉴、临摹创作,或展开藏品交流。部分藏家还将自己的藏品进行刊刻,或者专门筑楼存放,成为当时汇聚文人雅士研习、鉴赏书画的幽雅处所。上述活动亦带动了广东书画鉴藏之风。
在历史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的著名书画鉴藏家早已为人熟知,而广东的书画鉴藏则稍显平淡。但其实,清代中晚期,像吴荣光、孔广陶这些广东书画鉴藏家的收藏鉴赏活动,既将许多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带到了广东,保护了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又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了广东的文化影响力,更对20世纪以来广东书画艺术的发展、文化艺术生活的丰富以及广东地区的公私收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对广东当下的文化建设、文博事业及书画艺术发展也都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文章来源:《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网址: http://www.lnxdlcwk.cn/zonghexinwen/2022/0909/395.html
上一篇:岭南生态诗歌论坛在广东始兴举行
下一篇:展现岭南风情 民族舞剧《醒·狮》佛山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