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岭南临床外科参考文献类型(岭南临床外科参考(4)

来源: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准备还都南京。在蒋某人的默许下,陆军司令何应钦安排74军51师的工兵营负责炸毁汪精卫的“铁墓”。1946年1月21日傍晚,随着一声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准备还都南京。在蒋某人的默许下,陆军司令何应钦安排74军51师的工兵营负责炸毁汪精卫的“铁墓”。1946年1月21日傍晚,随着一声巨响,这座墓地被炸开了。全程负责监督的南京市长马超俊曾经这样回忆:

汪精卫下葬前使用了防腐剂,因而尸体尚未腐烂。上面覆盖着一面,身穿着藏青色长袍马褂,头戴着一顶礼帽。

汪精卫的尸体后被火化,墓地也被填平并恢复旧貌,还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小亭子名为“观梅轩”。而且,安置了他和妻子陈璧君的两尊跪像,就面对着中山陵的方向日日进行忏悔。

日本战败后,陈璧君遭到逮捕但却仍然不知悔改,继续叫嚣着“曲线救国”的歪理邪说。1946年4月22日,国民政府江苏省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和“反抗本国”的罪名判处她无期徒刑。

渡江战役前夕,国民政府早已经逃往了广州,根本没人顾得上被关在监狱里的大小的们。于是,陈璧君又成为了解放军的俘虏,被转移到了位于上海的提篮桥监狱关押。

期间,狱方转来一封由宋庆龄和何香凝写的信,以昔日好友的身份规劝陈璧君迷途知返和虚心改造。不过,她却对此嗤之以鼻,继续在监狱中“作妖”,还宣称自己“殊途同归,本就无罪”。

1954年初,陈璧君的心脏病复发,狱方在对她施救后还特意增加了营养比例,特供牛奶和鱼肝油帮助恢复身体。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这些物资都是异常珍贵的。

面对狱方的善待,陈璧君也不像之前那么不配合了,对曾经的罪行也有所认识。在改造心得的记录本上,她进行了这样的记载:

看来,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灭亡,是铁一般的历史规律。

1959年5月初,陈璧君再次因为心脏病而住院。自知自己的大限将至,她在5月19日给远在海外的子女们写了一封信:

诸儿同阅:我于本月2日因病住院,承蒙政府的人道主义待遇,现正由中西医会诊处方,但病况较为严重。万一不幸永别,盼诸儿回归祖国以报答政府挽救我之深厚恩情。

1959年6月17日,陈璧君因为医治无效而过世,遗体火化后被送往她的子女处。不过,她和汪精卫的五个子女都没有回国报效,或许是无颜面对国内的民众吧。

汪精卫和陈璧君一共生下了六个子女,分别是长子汪文婴、长女汪文惺、次女汪文彬、三女汪文恂和次子汪文悌。除一子早夭外,其余的这五人均长寿。

在汪精卫的五个子女中,长子汪文婴与父亲的关系最密切,也最被寄予过厚望,曾在汪伪担任军需处长。为了免于战争审判,他在日本投降前就带着全家逃亡到了美国,从此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再未回国。

除了长子汪文婴外,汪精卫的其他子女也均生活在美国、印尼和等地,竭力做回一个正常的普通人。

汪精卫和陈璧君的长女汪文惺,前半生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从早产出生之时便差点夭折。成年后,她嫁给了从金陵大学农业系毕业的何孟恒,先后生育了三个女儿。

1945年,汪文惺全家搬到了居住,经济状况变得非常窘迫。为了补贴家用,她不得不四处谋生,甚至还卖过花,当过佣人,最后才成为了小学教师。退休以后,她们夫妇被三个女儿接到美国定居,一直生活在新泽西州而没有回国。

二女儿汪文彬出生于1920年,是汪精卫和陈璧君五个孩子中最不像“汪家人”的一个。她从小就有非常强烈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对于父亲和母亲的罪行非常痛恨,抗战胜利后回到了母家南洋地区居住,长期都生活在印度尼西亚。

汪文彬遗传了父亲的高智商和母亲的高情商,在印尼当地混得风生水起。只不过,她的结局却让所有人都大感意外,因为最后竟然出家成为了一名修女,从此断绝了一切尘缘。

三女儿汪文恂选择从事教育行业,还曾亲自整理过父亲的文稿和史料。从某种意义上讲,她是汪家五个子女中最敢于面对事实的一个,后在大学教育系担任教授并于2002年病故。

在汪家所有子女中,唯一一个有记录曾经回过国的,就是幼子汪文悌。

抗战胜利后,汪文悌被国民政府以罪判处了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期五年执行。后来,他一直在从事桥梁建筑的事业,还应邀回到内地开展过项目合作。

2005年,汪文悌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回到了大陆,回到了南京。当来到梅花山顶的父亲墓地遗址时,他朝着原先坟冢的位置深深鞠躬。在看到父母亲向中山陵方向的跪像时,时年已77岁的他含泪哽咽道:

做了错事就应受到惩罚!

回顾汪精卫的一生,他曾经豪情万丈,有无数次的机会成为国家楷模和民族栋梁。不过,他却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路,被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文章来源:《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网址: http://www.lnxdlcwk.cn/zonghexinwen/2022/1209/412.html



上一篇:岭南临床外科论文网免费论文(医学方面的论文
下一篇:岭南临床外科参考文献类型(岭南临床外科参考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投稿 |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编辑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版面费 |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论文发表 |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